top of page

《個人成日都好攰點解救??》

Writer's picture: GYM KOFGYM KOF

日常生活中返工消遣覺得會攰係好正常,只要你可以喺良好嘅睡眠或者週末完整休息之後恢復就無問題。但係慢性疲勞可能係一個多方面嘅問題,涉及身體、情感、行為同認知等因素,唔一定同運動、休息或者睡眠有關。疲勞主要有三個因素:身體活動(「我冇精力去處理日常事務」)、動機(「我今日乜都唔想做」)同專注力(「我今日集中唔到」)。如果你有一個或多個同類症狀,可能需要分析下你嘅睡眠模式、營養同/或壓力。


睡眠

睡眠對健康同警覺性好重要。雖然理想嘅睡眠時長因人而異,但普遍認為你應該每晚定期瞓七個鐘或以上。你嘅睡眠應該盡量唔被打擾,咁樣大腦可以經歷足夠嘅非快速眼動(NREM)睡眠同一個快速眼動(REM)睡眠嘅階段。而且你嘅睡眠時間應該盡量保持一致,人體有自然嘅晝夜規律,基因時鐘決定咗你嘅睡眠同清醒時間。當你喺一星期內以唔同時間瞓覺或者起身時,身體就無法進入最佳狀態。


以下係幾個改善睡眠習慣嘅方法:

  • 嘗試喺床上躺臥至少八個鐘,以獲得至少七個鐘嘅實際睡眠。

  • 嘗試每日保持一致嘅就寢同起床時間。

  • 嘗試喺睡前至少六個鐘限制咖啡因攝入。

  • 嘗試喺睡前三個鐘食最後一餐。

  • 關閉所有電子設備上嘅視覺或聽覺通知。

  • 嘗試喺睡前至少一個鐘停止使用任何螢幕。

  • 嘗試喺入睡前閱讀一本書、聽輕音樂、冥想、呼吸、輕度伸展、沖熱水涼或者飲杯熱茶。

  • 嘗試將睡房保持喺最黑暗同稍為涼爽嘅狀態。

  • 嘗試用耳塞防止外面嘅聲音喺夜間驚醒你。

  • 嘗試喺瞓醒後盡快接觸陽光,咁樣會令你感覺更加清醒。


如果呢啲方法都無效,可能需要尋求專業診斷,檢查是否有失眠、躁動腿綜合症或者睡眠呼吸暫停等睡眠障礙。


營養不足

如果你覺得自己有足夠嘅高質素、不被打擾嘅睡眠,你可以關注下自己嘅營養。維生素同礦物質喺多個生物過程中扮演住重要角色,例如能量生成、DNA合成、氧氣運輸同神經功能。微量營養素不足嘅人,例如鐵、B雜維生素(如B1、B2、B3、B6、B9、B12)、鎂同/或者鋅,可能會出現精神同身體疲勞嘅症狀。如果你對自己嘅營養狀況感到好奇,可以喺醫療機構做血液檢測。


首先應該檢測嘅營養素係鐵,因為缺鐵會導致貧血,而貧血嘅主要症狀係疲勞。高危人群通常包括小朋友、月經中嘅女性同飲食中缺乏鐵嘅人。鐵對於生成血紅蛋白好重要,血紅蛋白負責運輸氧氣同能量到全身。多項研究將疲勞同貧血相關聯,貧血嘅特徵係女性血紅蛋白水平低於120 g/L,男性低於130 g/L。如果你鐵含量偏低,可以多食紅肉、家禽同海鮮來攝取血紅素鐵,同埋通過強化穀物、堅果、種子、豆類同蔬菜攝取非血紅素鐵。如果你被診斷為貧血,應該通過補充劑或者醫療輸液來改善鐵水平。


幾乎所有B雜維生素都參與細胞內能量生成系統嘅至少一個步驟,當個體明顯缺乏任何B雜維生素時,通常會經歷與疲勞相關嘅症狀。例如,缺乏硫胺素(維生素B1)可能導致腳氣病;缺乏核黃素(維生素B2)會增加貧血風險;缺乏煙酸(維生素B3)可能導致非特異性嘅疲勞症狀;缺乏吡哆醇(維生素B6)可能導致小細胞性貧血;缺乏葉酸(維生素B9)可能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;缺乏鈷胺素(維生素B12)可能導致能量減少、疲勞同呼吸急促。高危人群通常包括老年人、貧血患者、腸胃疾病患者同素食者。如果你缺乏B雜維生素,可以多食紅肉、鮭魚、內臟、牛奶、營養酵母同綠葉蔬菜。你都可以通過服用綜合維生素、綠色粉末或者醫療給予嘅B雜維生素注射來補充。


鎂參與多種細胞功能,包括ATP嘅生成同利用神經肌肉協調。缺乏鎂可能導致疲勞、無精打采同食慾減退。高危人群通常包括腸胃疾病患者、2型糖尿病患者同酗酒者。如果你缺乏鎂,可以多食綠葉蔬菜,例如菠菜、豆類、堅果、種子同全穀物。你都可以服用綜合維生素、ZMA或者鎂補充劑。


鋅參與細胞代謝嘅多個方面,並喺抗氧化防禦系統中扮演關鍵角色。鋅缺乏可能影響上皮、腸胃、中央神經、免疫、骨骼同生殖系統。高危人群通常包括腸胃疾病患者(例如乳糜瀉、炎症性腸病、潰瘍性結腸炎同克隆氏病)、素食者(尤其係純素者)、懷孕或哺乳的女性、鎖狀紅血球病患者同酗酒者。如果你鋅含量偏低,可以多食肉類、魚類、雞蛋、乳製品同海鮮,特別係牡蠣,因為佢們每份含有嘅鋅量超過其他食物。鋅亦可以喺植物中找到,例如豆類、堅果同全穀物,但由於植酸嘅存在,這些植物性食物嘅生物利用度較低,會抑制吸收。你都可以通過服用綜合維生素、ZMA或者鋅補充劑來提高鋅水平。


壓力

雖然壓力係日常生活中嘅一部分,但慢性壓力可能導致疲勞同精神健康不良、高血壓、抑鬱、倦怠或者壓力相關的疲勞症狀。最差情況係,可能會產生負反饋循環,導致更多壓力同更多疲勞。當你嘅身體經歷持續嘅交感神經系統激增時,可能會引起慢性炎症、血管同動脈損傷、血壓上升,甚至大腦灰質體積減少,所有呢啲都可能促進疲勞的產生。壓力嘅來源可能包括缺乏運動、人際關係、情緒困擾、創傷事件、環境壓力或者工作。


如果你有慢性壓力,可能可以考慮於以下幾個生活方式進行改變,以減輕部分壓力。首先,應該嘗試通過運動同飲食改善身體健康。研究顯示,身體健康同快樂感、精力充沛同較少壓力之間有強烈嘅雙向關係。其次,你可以嘗試參加一些正念減壓(MBSR)計劃,例如控制呼吸、冥想、瑜伽或者太極,這些方法已被證明可以幫助減少壓力同疲勞。第三,嘗試同自然接觸,呼吸新鮮空氣,坐喺陽光下,戶外散步,喺海洋中游泳,或者泡個熱泉。所有呢啲方法都可能有助於減輕一些壓力。最後,如果有嚴重嘅情緒問題或者創傷事件,建議尋求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嘅幫助。認知行為療法(CBT)已被證明能減輕慢性疲勞綜合症嘅疲勞程度。


所以大家千其唔好忽略自己嘅疲倦感,俗語都有云積勞成疾,如果你覺得你已經維持咗一段長時間嘅疲勞狀態,真唔係唔好諗住唔理佢普通瞓返幾覺就無事,認真面對佢,盡自己最大能力改善自己嘅生活方式同飲食習慣,健康最重要!


歡迎DM IG @kofgym @kofgym_trainer 或WhatsApp/ Signal84810150/ 55870599 查詢詳情及預約試堂


1on1試堂價: $400

上堂正價: 單堂價$700, $680(15堂起購買)另有24與36堂package

想知更多我地嘅價錢詳情可以到我地嘅story highlight

9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